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知青楼桥”的故事

发布日期:2016-08-09 作者:马正祥 阅读:446

    昨天晚上,几位邻居来到我家,希望我代表他们向政府提议将我家附近的“知青楼桥”更名为“感恩桥”。我问其原因,他们回答:政府为了我们的安康富裕,花巨资对桥进行了整修,让我们都走上了富裕之路,我们怎能不感恩。

    说起“知青楼桥”,还真有段历史。知青插队落户时,在现在的五接镇桃园村专门盖起了一座知青办公大楼,知青办公大楼后面是一条大河,当时由于没有一座好桥,行走不便,6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青商议后,建造了一座由四块楼板拼凑成的简易桥,起名为“知青楼桥”。桥虽简易,但对这个地区的交通来说十分重要。30多年过去了,“知青楼桥”送走了知青,送走了来来往往数以万计的人,但它也越来越破旧,几次准备修理都因经济问题搁浅。

    2000年的一天傍晚17时左右,48岁的村民薛师傅驾驶拖拉机在桥上行驶时,一块楼板突然断裂,薛师傅连人带拖拉机翻到河里,受了重伤,在医院抢救半个多月,虽留住了性命,但因为严重刺激,大脑一直不好。从此,“知青楼桥”变成了由一块楼板搭建起来的独板桥,窄窄的,只能单人行走在上面,推一辆自行车都没法通过,且楼板上还有年久失修的裂缝,加上桥两边的大路坑坑洼洼,晴天飞沙,雨天积水。群众埋怨:走这样的桥和路,自行车扭秧歌,摩托车跳迪斯科,拖拉机要惹祸!“知青楼桥”严重阻碍了附近村民的经济发展,村民们希望村里整修危桥,但由于村里资金短缺,一直没修。村民们盼望着,什么时候这桥重造,这路新修。

    风风雨雨10多年过去了,“知青楼桥”在人们殷切的守望里,终于盼到这一天。前年初,政府投资20万元对它进行改造,拆掉了这座危桥,建成了4.6米宽、钢筋水泥结构的新桥,桥身坚固美观,桥面宽阔平坦,桥栏花饰新颖,桥头绿树掩映,桥下流水潺潺,桥两边的泥路都被浇筑成水泥路。“知青楼桥”建好后,村民们的农产品销了出去,生产资料涌了进来,一些企业看到这里的优质硬件设施,纷纷准备投资这里,“知青楼桥”附近的村民富了。

    一座桥是一部历史,一个故事。“知青楼桥”的更名传递的是农村进步的消息,透露的是村民富裕的声音,见证的是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与正确。

马正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