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至7日是“世界母乳喂养宣传周”,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母乳喂养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区部分医疗卫生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开设家长课堂、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视频等,以此呼吁全社会关注母乳喂养。在通州,母乳喂养的情况怎样?能否为“背奶妈妈们”创造合理的哺乳空间条件?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家住金沙街道金余居的蒋女士是一位1岁宝宝的妈妈,从宝宝4个月起,她就开始了背奶之路。“因为单位没有母婴室,每次挤奶我都只能像做贼一样钻进卫生间或者没人的文印室内。”说起那段时光,蒋女士略显无奈,她的工作是销售,随时需要接待顾客,只有等到顾客离开了才好去挤奶。中午匆匆回家喂奶,又匆匆来上班。这样坚持了半年后,体力不支的她只能放弃了母乳喂养,“那时可能因为太累了,经常感冒。担心传染给宝宝,就狠狠心断奶了。”
事实上,像蒋女士这样的“背奶妈妈”,在哺乳期间都面临着大大小小的麻烦。她们享受着初为人母的喜悦,也经历着来自体力、精力、工作压力的多重考验。区第三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科长陈洪忠告诉记者,从婴儿体检信息登记平台来看,张芝山镇婴儿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超过了八成,然而4个月以后,母乳喂养率就开始呈下降态势,“这意味着年轻妈妈们回归工作岗位后,母乳喂养的条件开始受到了限制。”陈洪忠说。
区第三人民医院产科主任王玲玲介绍,产假结束后母乳喂养率下降,除了和一些年轻妈妈的工作条件相关外,认识上的喂养误区也是重要原因,“受到奶粉厂商宣传影响,一些人认为奶粉比母乳更有营养,还有的是因为宝宝早产或自己身体出现疾病,而影响了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王玲玲说,母乳中含有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类微量元素,还有对抗疾病的抗体,这是再“大牌”的奶粉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再者,有些人误认为自己或者孩子生病了就不能继续哺乳了,事实上在一些情况下,也是可以母乳喂养的,比如早产儿、糖尿病、产后出血等。她建议,如果不能确定是否可以继续哺乳,可咨询医生,“盲目放弃宝宝的天然食物,确实很可惜。”
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时间限制、认识误区,绝大多数妈妈们都曾因为找不到喂奶空间,有过类似的尴尬经历,“经常躲在卫生间吸奶或者给孩子喂奶时外面有人敲门,那种感觉真是尴尬又气愤。”在城区某企业上班的王女士正在经历着这样的哺乳“困难期”。而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公共场所,母婴室已经成为必备的配套设施,室内设有沙发、电源插头、电冰箱、洗手池等,还配有很多玩具。在通州,和国内其他大多数城市一样,除了个别早教中心,工作单位、商场甚至客运站等交通枢纽场所,均没有设立专门的母婴室。
南通四建设计院建筑设计师傅琰煜透露,从国内目前的建筑规范来看,还没有将设立母婴室作为建筑设计的必备条件,“对母婴室的设立要求,只出现在某行业规范里,但这算不上是通用的建筑规范。”她笑言,“不管是作为设计师,还是作为过来人的年轻妈妈,都希望通州将来也能设立标准的母婴室,让建筑设计更加人性化,保障妇女和婴儿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