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音乐会上,“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五接小学的孩子们表演了舞蹈《劳动最光荣》。
陈啸天 摄
本报讯 (通讯员 施伟办 记者 周优优)7月18日,位于区市民中心的“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童音嘹亮。童声里的中国·第五届江苏省青少年音乐“小茉莉花奖”声乐大赛颁奖音乐会在此举行,标志着大赛圆满落幕。组合组,儿童和少年A、B组共决出金、银、铜奖35个,我区小选手获三银五铜。江苏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建,通州区委书记宋乐伟出席活动,并为获奖选手、老师等颁奖。
省青少年音乐“小茉莉花奖”由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于2012年创办,是我省最具影响力的青少年音乐赛事,迄今已分别举办了钢琴、古筝、声乐、小提琴、竹笛、二胡等专业比赛。“童声里的中国”于2006年在我区创意发起,被评为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十大品牌”。2014年,我区建立了“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开展儿童音乐、文学、影视和少先队创研活动。2015年起,江苏青少年音乐“小茉莉花奖”声乐大赛落户通州,每年举办一届,由江苏省音乐家协会、江苏省爱乐艺术交流服务中心、通州区委宣传部主办,“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承办。
据悉,本次参赛的近300名选手从省内各市初赛中选拔,57名选手脱颖而出进入当天上午进行的决赛。最终,大赛评出金、银、铜奖和优秀奖,以及优秀教师奖、组织奖。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卫东代表区委区政府致辞。他说,“小茉莉花奖”声乐大赛再一次在通州成功举办,是“童声”基地在省文联、省音协关心支持下结出的又一硕果,也是对通州文化活动承办能力和文化软实力的信任与肯定,必将对我区文化事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王建表示,南通素有崇文重教的传统,通州对少儿文化事业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建立了“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从细节入手,加强内部建设,被誉为熏陶艺术的摇篮。大赛虽落幕,艺术追求、艺术教育永无止境,期待热爱声乐的少儿来年再聚“童声”基地,共同推动江苏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颁奖活动现场,获金奖的选手成为“童声里的中国”签约小歌手。同时,获奖选手进入“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优秀人才档案库,为文化部、中国音协、长三角地区今后的国际国内比赛、文化交流活动及各类演出提供后备人选;入选江苏省小茉莉花艺术团,开展对内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当天下午,获得金、银、铜奖的小歌手在“童声基地”共同种下了“希望树”,启动“小茉莉”生长林,金奖选手留下了“成长小脚印”。
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音乐家协会主席朱昌耀,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杨丽娟,江苏省文联组联部主任徐宝亚,南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陈冬梅,通州区副区长李学义等出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