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揭晓后,几家欢喜几家忧。近日,有市民致电本报新闻热线,反映自己的孩子因今年高考失利而情绪持续低落,全家人都被牵动,笼罩在悲伤的气氛里不能自拔。高考失利的学生应该如何走出阴影?7月1日,记者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通州高级中学心理老师蔡志红,让她为此类考生和家长支着儿。
蔡志红说,每年高考成绩出来后的一段时间,都是考生和家长电话咨询或面询的高峰期,不少考生反映存在抑郁、焦虑等症状。“没有一个考生不想考好,但能否考好由学得好不好、考试发挥是否正常等多种因素决定。正如教育心理学上对考试成败的归因有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方面,每一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考试成绩。”
高考不是人生的终点,努力过、坚持过,就算跌倒了,只是多走一段路、多绕一个弯而已。蔡志红建议高考失利的考生“三步”走出这个特殊时期:一、直面现实。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或许高考失利是好事,使你在大学期间不敢松懈,将来有更大的收获,在现实社会中就有很多没有上过好的大学却做出了不凡成就的人。二、正确认识自我。应冷静下来分析自我的真实状况,不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生涯规划完全否决,防止从分数失利演化为整个人生的失望和对个人能力的全盘否决的偏执信念。三、合理的宣泄和倾诉也是可选之策。比如出去旅游、唱歌、运动、与好友交流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另外,这段时间还可去思考如何在专业选择或学校填报时,尽量挽回因分数带来的不利影响。
“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安抚也十分重要。”蔡志红建议家长避免直接责备、刻意逃避、过度关注失利考生。“正确的做法是与孩子一起面对,不藏掖不渲染,把高考失利当成是一次对孩子心理锻炼、造就孩子走向成熟的机会。同时,引导孩子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鼓励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