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区教育、体育、发改、文广新等七部门联合发布《通州区校园足球改革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家校联动、社会参与”,具有我区特色的校园足球改革发展的新模式。
《行动计划》包括构建校园足球发展机制、强化校园足球课程建设、加强校园足球师资建设、建立校园足球保障体系、提高校园足球竞技水平、完善校园足球人才培养机制、健全校园足球联赛体系七大发展目标。期间,在我区创建全国特色足球学校15所,省、市级特色足球学校30所,成立2~3所校园足球俱乐部。确保足球特色学校至少有1~2名熟悉足球业务的骨干教师,全区90%的中小学校至少有1名足球三级裁判员,国家一级、二级裁判员总人数达20名。新建或改扩建足球场地10处以上,全区中小学校根据本校足球发展规划,均要建立一支男子或女子足球队伍。同时,以少年儿童业余体校为龙头,组建区小学、初中、高中足球队。建立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库,学生足球运动员注册人数1200人以上。
《行动计划》强调,小学、初中学校把足球列入体育课必学内容,小学每两周要为学生安排一节足球教学课,初中全学期至少安排两个单元教学。高中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模块教学中需开设足球选项班。
《行动计划》指出,成立区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合力推进校园足球改革。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场地设施,落实保障机制,创造有利的校园足球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从而推动全区青少年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