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目前已进入整理、汇总、验收阶段,根据前期的普查结果,我区已发现可移动文物554件。
这次普查是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部分)之后在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国情国力调查。根据部署,我区从2013年8月开始普查,普查范围是区行政区域内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等各类国有单位所收藏保管的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只统计国有可移动文物的数量、类型、分布和收藏保管等基本信息,并不改变文物的权属现状。
此次普查我区共调查了599个国有单位,经专家鉴定,共有554件被确定为可移动文物,以字画和瓷器为主,还有石碑、砚台、铜镜等物,年代最久远的为3件明代文物,分别为王珣的设色山水图屏(绢本)、德化窑梅花盅、湖州薛晋侯造方铜镜。
区文化馆副馆长、区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高飞说,普查可更好地掌握可移动文物现状,并据此制定科学的保护政策和规划,“可移动文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实物见证,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为更好地保护这些遗产,通州计划建立一座历史文化展陈馆,目前展陈方案、设计都已做好,展陈馆落成后,将集中展示部分可移动文物及非遗文化。”
据了解,我区还有不可移动文物25家,如张謇祖居、张氏墓祠等,其中南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家,其他都为区级,我区每年都会拨出专项资金进行保护,并组建文保员队伍定期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