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端午,找回被遗忘的传统

发布日期:2016-06-13 作者:徐艳梅 阅读:582

端午佳节

    又一个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外,假期里,你还传承了多少传统习俗?在地球一家的现在,很多习俗都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消融,那属于端午的习俗你还记得几个呢?

通州习俗知多少?

    多年来专注于挖掘整理通州传统文化的孙庆章说,通州的端午习俗基本上有裹粽子、赛龙舟、挂艾草、饮雄黄酒。

    裹粽子就不用说了,现在大家都知道,每到端午,即便没有别的活动,比赛裹粽子肯定有。

    赛龙舟通州也有,清朝通州人黄金魁曾作诗《渔湾竹枝词》,记录石港地方端午节赛龙舟盛况:端阳不解闹龙舟,争祭沉湘屈子愁;无数红裙山下过,一时齐上翠云楼。“近些年,这个习俗也慢慢演变为一种竞技活动,至于其内涵也没多少人去深究了。”孙庆章说。

    至于挂艾草,目的都是驱瘴辟邪,孙庆章说,通州还有个传说:一神仙端午前巡视人间,化身为一孤苦老人,被一坏女人欺负,一气之下在墙上打上“全村生瘟病,三天内死尽”的字后飞升上天。第二天,化身为受伤者的神仙又被同村一女人用艾叶所救,神仙终于明白人是有好有坏的,不能因为一个不好就打死一片,于是就叫女人不要逃难了,回去用艾叶插在房上,就不会生瘟病了。善良的女人回村后告知了家家户户,从此这个习俗就传了下来。

    孙庆章说,饮雄黄酒的习俗和《白蛇传》有关,民间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破解,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身体健康。“但通州人习惯给小孩用雄黄酒点在眉心,药店里调好雄黄酒,小孩子们都到药店里去挨个点,我小时候也去过。”今年75岁的孙庆章想起小时候,微微笑起来。但这个传统现在基本没人做了。

传统习俗缘何被漠视?

    其实,通州还有一些习俗,踱端午、送符篆等,和饮雄黄酒一样,慢慢萧条及至消亡,通州人耳熟能详且仍在传承的大约只有吃粽子和插艾草了。

    端午和春节、清明、中秋并列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不仅端午,其他传统节日的习俗也有很多消亡了。缘何?

    孙庆章分析,传统节日多源于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习俗被贴上了迷信和封建标签,以至于谈到传统民俗文化就会有搞封建迷信活动之忧,所以渐行渐淡。而且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使得传统节日最主要的风俗就是吃,但现在人们基本都不缺吃少穿,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加上当代人工作压力大,节奏紧,没有过节的时间,虽然四大节日都已列为国假,不少人利用假期休息、旅游,且外地工作者大部分时间奔波在路上,真正过节的时间少之又少。另外,洋节对传统节日的冲击也不小,商家也加入进来,节日逐渐成为促销节,成为经济学上的统计数据。

    “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历史告诉我们,民间传统是不可能完全保留下来的,一些不符合历史发展和时代需求的传统,必然会消亡。”作为一名退休后还孜孜不倦致力于传统文化挖掘整理的人,孙庆章觉得应该用科学的历史发展观看待这个问题,但也不能听之任之,因为其实这些习俗也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之前端午被韩国申遗成功,孙庆章很难过,这个习俗明显是从中国流传到日韩越南等周边国家的。

找回被遗忘的节日要怎么做?

    不听之任之就是要想点办法,做点工作,让传统习俗鲜活永恒。

    那么要做点什么工作呢?孙庆章认为首先应该是政府重视,之前四大节日只有春节放假,后来都放假,这就是重视,但对于目前来说似乎还不够;其次,要深度挖掘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渊源。目前,每到节日就是吃吃吃,买买买,其实,传统节日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要大力挖掘和弘扬。孙庆章说,通州文化馆倒是一直在做这些事,前两年还出了一套通州传统文化的系列丛书,他自己早在上世纪80年代也编过一本《南通县民间故事选》,其中就有传统节日习俗的来源传说。

    但这些书流传并不广泛,知道的人不多,归根结底源于宣传、教育的不足。“不要一方面感叹传统文化的消亡,一方面又不去重视。电脑要从娃娃抓起,传统文化也要从娃娃抓起,把传统文化放进课本很难,但可以带到课堂,带进课外读本。”孙庆章说,“教化很重要,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从小灌输,让传统文化在个人心中生根发芽,那么这些文化就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摇摆、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