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国球教练刘丽利:三十余载耕耘 一球一拍铸匠心

发布日期:2025-11-10 阅读:381

日前,乒超第三阶段结束后进入总决赛的队伍全部出炉,孙颖莎所在的深圳大学队顺利进入总决赛,这也让12月26日~28日在南京举办的2025乒超总决赛备受关注。孙颖莎,这个以拼搏书写荣光的女孩,在进入国家队之前,身后曾有这样一位带教老师,她就是刘丽利。

10月底,记者走进中国乒乓球通州训练基地,探访了这位与乒乓球相伴已逾三十年,现在担任中国乒协乒乓球运动学校竞训负责人,依旧在为祖国输送乒乓球人才的教练。只见基地内一张张乒乓球球台整齐排列,清脆的击球声此起彼伏,刘丽利身着运动服弯下腰,正细致地指导着队员。

为她骄傲,

与孙颖莎的师徒情

“天赋、努力和机遇,这三者对乒乓球运动员来说缺一不可。”在刘丽利的执教生涯中,徒弟孙颖莎的成长历程无疑是这句话最鲜活的例证。

“我是从后期才开始带教孙颖莎的,在她进国家队之前,一直由我负责她的集训和参赛。”谈起孙颖莎时,刘丽利眼中满是骄傲,“她天赋极高,训练特别刻苦认真,从来不乱打一个球,比赛阅读能力也非常强。带着她参加比赛,教练特别轻松、省心。因为她总能理解教练的意图,然后自己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回忆起徒弟孙颖莎,刘丽利言语间满是对她的赞许,“2017年,孙颖莎在国家队二队跟一队的交流赛中脱颖而出,随后参加了第一个国际比赛,在东京的赛场上一举夺冠,一鸣惊人。”

如今,孙颖莎在每一场比赛中都展现出过硬的竞技水平,这正是天赋、努力与机遇结合的完美体现。现在,刘丽利也常以孙颖莎的故事激励受训队员们,鼓励大家树立远大理想,将这枚小小球体所承载的体育精神与独特魅力代代传承。

严格认真,

是作为教练的坚守和匠心

“打直线!”“肩放松!”“左右交换!”基地内,八十余名青少年队员正全神贯注地投入训练,一招一式都透露出专业与认真。场边,刘丽利教练目光如炬,紧盯队员们的每一个动作细节。

刘丽利曾带领孙颖莎来基地集训,回忆起带训经历,刘教练说:“当时在咱们这个基地集训有50多天吧,孙颖莎那时还很小,打到中游水平吧。”

此后,她便对这片培养沃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曾经在河北队执教,担任过主教练。算起来,我的执教生涯约有三十八年。退休后,我还是选择继续留在热爱的乒乓球领域。”刘丽利微笑着和记者分享,“我感觉通州训练基地这里的工作环境非常好。学校领导和基地领导都非常重视,对我们的工作也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在这儿执教的决心。”

严格要求,训练认真——这是刘丽利长久执教生涯中总结出的主要理念。她要求队员们每一板球都要做到完美,每个球都要认真对待。同时,作为教练,她也始终以学习者、反思者的状态要求自己。每当队员出现失误或表现欠佳时,她总是先从自身找原因,反思执教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再耐心地指导队员改进。凭借这种严于律己、精益求精的匠心,刘丽利培养出了如孙颖莎、牛剑锋、白杨等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国球选手。

如今,刘丽利在通州以热忱之心将历年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倾注于后备人才的培养之中。她以省队训练模式为标准,带领队员们日复一日地打磨技术,孩子们也在汗水与拼搏中追逐梦想。

40毫米球体中见真章,

是育新苗筑根基的传承

乒乓球作为一项竞技体育,其魅力不仅在于赛场上的激烈对抗,更在于这枚小球所蕴含着的宝贵教育意义。“很多人从小就开始接受乒乓球训练,他们在胜负起伏中成长,心理的抗压能力、韧性也得到了提升。”刘丽利说,乒乓球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塑造孩子的开朗性格和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作为由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管理的国家级专业乒乓球训练基地,中国乒乓球通州训练基地肩负着服务国家乒乓球队封闭训练、培养后备人才、承办国内外赛事等重要使命,并积极加强体育后备人才梯队建设。

目前,中乒校实行男女队合并管理,同时放宽招生年龄,4~5岁无基础学员亦可入学。“现在我们学校梯队建设日益完善,覆盖小学至高中年龄段。我们教练组的想法就是从孩子的基础开始抓起,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们的培养目标很清晰,就是朝着世界冠军、奥运会冠军前进,循序渐进,尽我们所能将他们往高水平培养。”刘丽利坚定地告诉记者。

乒乓球精神,远不止于技艺的薪火相传——它是刻在骨子里的坚韧不拔,是面对强敌时的果敢无畏,是跌倒后再次站起的执着勇气。当球在球台上画出弧线,每一次挥拍都是对“拼搏·传承·超越”六字的生动诠释,一球一拍间方见功力与打磨的痕迹。刘丽利也希望通过系统的培养方式,为中国乒乓球队伍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为通州贡献一份乒乓力量。

记者顾碧清 袁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