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抗战勇士袁世超

发布日期:2025-11-03 阅读:575

1949年的袁世超同志


1941年秋,南通地区笼罩在日伪军的阴影之下。袁世超和袁世晃在父亲袁文礼带领下,用大锹砸死下乡行凶作恶的伪军,随后奔赴北兴桥,投奔新四军,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那时,袁世超成为南通县警卫团七连一名年轻战士,在战斗中迅速成长,1942年3月升任班长。

1943年4月,日伪军对我四分区展开残酷的“清乡”。根据组织安排,袁世超从部队被分配到金沙区,担任堤南三乡(金中、金东、金余)联防队长,并由区委书记王余积和党员刘文彬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袁世超出生于1924年5月,生肖属鼠,熟悉他的人都说他“生肖属鼠,勇猛如虎”。在袭扰下乡扫荡的日伪军时,袁世超总是冲在最前头,很快成为当地民兵的主心骨。

堤南三乡距离金沙很近,日伪军凭借军事上的优势,频繁到这里“烧、杀、抢、抓”,搜捕抗日干部和民兵,抓壮丁、强拉民夫,还派特工人员收买地痞流氓,培植内奸、布置坐探,斗争形势严峻复杂。袁世超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带领队员以金东乡为基地,神出鬼没地出入金沙、金余镇据点,开展锄奸行动,逐步控制了金沙到金余镇的大路。

起初,联防队只有十几条枪,武器不够就自制“插子刀”补充,民兵力量不够就积极发动群众武装,发展进步群众担任内线。由此,日伪军特工还没离开据点,内线就送出情报到村里,通报敌人的行动路线,民兵立即做好迎战的准备。在群众性锄奸高潮中,最多的一天,金沙镇派出14个特务,晚上只有3个回去的,其余的大部分被民兵捕杀了。

在担任金东乡乡队长、乡长、堤南三乡联防队队长期间,袁世超带领民兵,隔三岔五到金沙镇袭扰,散传单、贴标语,对伪方人员政治喊话,对村民进行坚持民族气节的教育。在反“清乡”斗争中,金东乡没有一个党员、干部和民兵向敌人自首。敌人也没有物色到一个伪乡、保长,没有捞到一个伪捐。我区乡武装逐步在群众中站稳了脚跟。

袁世超多次带领民兵配合主力部队作战,拔掉敌伪据点。1944年夏,金沙区委决定在金余镇和杨港之间伏击日伪军,以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地点选在金余与杨港的中间地带易家桥,并把任务交给了袁世超率领的三乡联防队。袁世超精心设计了伏击方案,先派出机智灵活、胆大心细的民兵陆志明装扮成上早市的农民,到金余镇找到组织上派到日寇据点的翻译,向日寇小队长值田报告:“十二保(当时金余境内)有一班民兵在开会。”值田思索片刻问:“有多少人?你怎么知道的?”陆志明不慌不忙作了回答。“你敢不敢带路?”值田突然问。陆志明回答:“我怕被发现后,民兵不饶我。”值田安慰说:“别怕,皇军保护你。”

于是,值田纠集了12个日寇和伪军,打起膏药旗,由陆志明带路去“围剿”。陆志明提着竹篮走在前面,嘴里哼着小调,到了易家桥时,突然把篮子向空中一抛,纵身一跳钻进了界河的芦苇里,很快绕道上岸回到了自己的战斗小组。预先埋伏在那里的区队战士和金东乡民兵见到陆志明发出的信号,在袁世超指挥下一齐向日伪军开火,打得敌人到处乱窜,纷纷钻进了附近的坟地。小队长值田组织顽抗,刚刚举起指挥刀就被子弹击中死去,接着5个伪军也丧了命,剩下6个日伪军连滚带爬落荒而逃。这一仗历时不到半个小时,击毙日伪军6人,缴获日寇指挥刀1把、步枪6支、手榴弹24枚、子弹600余发,极大地鼓舞了堤南三乡人民的抗日斗志。

袁世超智勇双全,还曾经设计诱捕到叛变当上伪军连长的余西区队的朱兰成。三乡联防队神出鬼没抓坐探、除汉奸,极大地震慑了金沙周边为虎作伥的魑魅魍魉。

为了能在敌人据点碉堡封锁的情况下护送我方人员往来、传递文件信息,反“清乡”斗争中,区委在堤南三乡设立了交通联络站,地点在金东乡五总的季宗高家。袁世超和季宗高一起,对六总渡船的船工以及河南渡口的群众以及渡口河北的修真观的道士、“火工”多次进行教育,从而控制了渡口。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这个渡口周边的不少群众都愿意为反“清乡”出力。此后不分昼夜,我方人员随时可以得到摆渡船工的帮助和掩护。后来,渔民瞿连恩曾在“清乡”日伪军追击县委书记周一峰的紧急情况下,抢渡周一峰和警卫员过河脱离险境,为保护共产党干部立下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