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偏向任何一方,只按事实公平公正处理。”在兴仁镇矛盾化解一线,“周杰调解工作室”专职调解员周杰的这句话,是当地群众和企业对基层治理信任的缩影。
近年来,兴仁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平安兴仁、和谐兴仁、善治兴仁、法治兴仁”为目标,通过建强实体阵地、打造特色调解品牌、创新服务机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用公平公正的治理实践赢得群众信赖,构建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走进兴仁镇综治中心,300余平方米的实体阵地功能清晰,“一楼便民服务+二楼专业调解”的布局,搭建起“一站式服务、全链条治理”的高效平台。一楼“人民满意窗口”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截至目前已办结57件群众来访信访事项,满意度达98%;“阳光信访”智能登记一体机更让群众诉求实现“扫码即流转”,打通诉求反映“快车道”。旁边的公共法律服务窗口,有专职律师常态化坐班,还为“一老一小”、退役军人开通“绿色通道”,累计接待62批次法律咨询,提供6次法律援助,让专业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二楼专业调解区则是矛盾化解的“主战场”。信访接待室以“圆桌对话”的平等模式,已化解16起矛盾纠纷;司法调解室联动兴仁派出所,高效办理38件案件,织密基层调解防护网;“融合法庭”携手兴仁法庭开展6次线上诉前调解,将矛盾化解在诉讼前端;远程公证室创新“云端核验+线下出证”模式,办结8件公证事项,解决了群众“多头跑、反复跑”的难题。此外,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依托大数据分析,提前化解6起群体性事件苗头,为基层治理装上“智慧大脑”。
以周杰调解工作室为引领,兴仁镇已构建起多元调解品牌矩阵。村级层面,“徐志盘工作室”“陆瑞祥调解室”扎根群众身边,及时化解邻里小事;针对退役军人群体设立的“老兵调解室”,凭借“威望高、作风硬、讲情理”的优势,成为化解涉军及复杂矛盾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这些特色调解品牌协同发力,让“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成为常态。
“我们推行‘常驻+轮驻+随驻’机制,7家单位常驻、4家单位按周轮驻、4家单位随驻响应,实现‘小事当日结、难事协同办’。”兴仁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副主任孙涛介绍,中心还建立调解案件“回头看”制度,定期回访,确保矛盾不反弹。谈及下一步规划,孙涛表示,将继续深化“枫桥经验”本地化实践,升级智慧治理平台、扩大特色调解品牌覆盖面,推动“法治+文化+红色资源”深度融合,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为全区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兴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