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30日,区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举行,与会同志纷纷表示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中央、省、市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按照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跨江融合接轨上海为抓手,统筹做好稳增长、促转型、抓改革、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图为与会人员正在认真讨论宋乐伟代表区委常委会作的工作报告。
陈啸天 摄
强化项目 夯实发展基石
全会指出,要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夯实实体经济基石。坚持聚焦聚神聚力抓招商攻项目,加快壮大实体经济,不断积累支撑经济行稳致远的后劲。持续强攻有效投入,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着力招引一批旗舰型、创新型的大项目、好项目。
“项目建设是我们园区一大优势资本,2017年我们将着力招引一批更佳、更高层次且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的科研院所,帮助园区企业在产业技术研究上走在全国全世界前列。”南通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曹建新说,“同时,将继续深化招商引资,立足上海,发展港台、日韩,拓展欧洲,引进一些在全国乃至世界有一定影响力的项目,增强园区产业发展后劲。”
区经信委主任黄春玉介绍,去年南通市认定我区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含技改类项目)47个,累计投资60.5亿元。他说,供给侧改革后,地方经济将迎来发展机遇期,要开足马力,狠抓项目建设,大力招引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力求今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超50个,做强实体经济。
作为招商引资的职能部门,区商务局局长金泽林表示,地方发展离不开项目招商,今年将继续深化以商引商,逐步形成“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动一批”的叠加效应,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去,为我区企业与国外同行企业高位嫁接、用活用好国家一系列促进外贸、稳增长的政策提供好各种服务。
创新驱动 加快发展动力转换
以创新转型为核心,加快发展动力转换,是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全会指出,要围绕南通建设创新之都,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爆发力和引领力的创新型增长点。更大力度优载体,更高标准筑平台,更宽领域聚资源。做强特色产业,全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当前,企业转型仍是其寻求发展的关键出路,要通过技术装备改造提升、品牌打造提升,加大对高科技含量项目的投入,增强发展动力。”科技新城管委会主任姜小国说,“科技新城将竭力提供平台、人才、项目、政策支撑,集聚各类高校、专家资源,招引更多富含科技含量的项目,助推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为企业、产业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我们将紧扣‘聚力创新’,倾力协助高新区推进创新创业载体优化、创新创业平台完善及机制体制创新。同时,加大特色产业的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借力推进部分产业研究院建设,助推特色产业发展及传统产业创新。”区科技局局长王钰华表示,目前我区有高新技术企业159家,科技局将继续做好服务工作,为企业搭建平台,常态化推进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参加讨论的企业家对此也是深有感触。近两年,江苏蓝丝羽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不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推进智能化生产,在电子商务、品牌塑造、研发设计、成本控制等方面持续发力。目前又有一智能技改项目在谈,预计3年内完成,投资将超千万元。“作为传统的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只有不断加大产品、技术的创新力度,企业才有发展的空间。”公司办公室主任郑文娟说。
接轨上海 拓展开发开放空间
此次全委会对“接轨上海,融入苏南”提出了具体要求,就如何深化对接,深度融合上海这个开发开放的“第一窗口”,大家纷纷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畅所欲言。
报告指出,要加强园区、平台的对接合作,通过建立区中园、合作共建创新平台等途径,切实提升载体建设水平。滨江新区(五接镇)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高锦陈表示,“滨江处于接轨融合上海的最前沿,要利用好沪通大桥、‘黄金水道’等新优势,实施‘桥港岛’联合开发,打好对接上海的‘大桥牌’,做好‘江’文章,改变过去小渔村的面貌,在更高起点上统一规划,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更广区域间组团发展。目前在手旅游度假区项目6个,力争落户4个。”
报告中提出,整合旅游资源,做强乡村民俗游、运动休闲游,实现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发展,成为上海市民休闲旅游的“后花园”。二甲镇党委书记张连清说:“针对接轨上海,目前我们已经编制出了一套旅游策划方案,将进一步整合利用金土地、余西古镇以及农家乐集聚地等优势旅游资源,吸引上海方向的游客。”他表示,与此同时,二甲作为农业大镇,在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上狠下工夫,提升蔬菜进沪比例和质量。目前,二甲1.5万亩蔬菜生产基地,有一半销往上海,其中农产品集散中心每天有500吨农产品销往上海。
品质提升 推动城乡一体化
全会指出,要按照“三城同创”的部署要求,大力推进绿满通州、水韵通州、畅游通州建设,着力提升城乡功能品质,努力打造靓丽宜居的通州新城。
“在通州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中,我们要进一步更新规划理念,紧紧围绕建设通州新城的目标,努力推进通州花园城市、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区规划分局局长陆成表示,区规划分局要做好全区城乡规划的参谋军,强化项目投入,将城乡发展做优、做美、做精,全力提升城市建设品质。
报告指出,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动向内涵型转变,主动对接南通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深化城乡发展规划布局研究,积极推进“多规合一”,统筹资源配置,推动向服务型转变,整合优化城市管理资源,不断提升精细化法治化管理水平。对此,区住建局局长丁亚军表示:“我们要主抓落实城建重点计划的推进和保障工作。今年,我们将主要围绕通州生态海港区、河道整治、市镇路网建设等方面展开工作,成立相应的工作组,严格监管,加快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区交通运输局局长丁明新说:“城乡发展离不开综合交通体系的构建,要加强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全力推进通扬运河航道改线、新江海河航道整治等工程,做好锡通高速、宁通高速南通段扩容等工程的保障工作。要坚持交通引领,加快高铁新城建设,实现无缝对接主城区。”
改善民生 增进百姓福祉
全会提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关注点从GDP转到百姓生活上来,认真办好十大类民生实事,让广大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报告指出,要统筹好各级各类教育现代化建设,新(扩)建中小学4所、幼儿园6所,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加快通州中专二期建设,力争创成省现代化示范职业院校。“要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必须提升教育质量,全面进行教育现代化建设,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加快教育重点工程建设,提高工程建设的进度;进一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支持;同时做好教育党建工作,提升教育忠诚度。”区教育局局长张进荣表示。
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区级公立医院规划建设,继续实施镇卫生院新(改扩)建工程,强化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推进区域医疗联合体发展,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对此,区卫计委主任张武军表示:“在新一轮医改背景下,通州大力推进公立医院建设。近年来一共实施了11项基层医疗机构扩建和新建工程,五接、五甲等卫生院已经投入使用,老百姓的就诊环境得到了改善。”
保护生态 打造美丽通州
报告指出,坚持把补齐生态短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为抓手,深入推进生态文明重点工程,持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
“守护蓝天碧水是我们的职责,今年,我们将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着力打好水、空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三大战役,推进区域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区环保局副局长蒋军表示,下一步将以生态环境安全为底线,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着力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促进环境管理向治本转变。
报告提出,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重点断面水质和水功能区达标整治。建成一批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动种养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今年,我们将对全区整治过的河道实行绿化全覆盖,针对农村部分农户集中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全面完成好农村河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为老百姓创造一个‘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乡村。”区水利局局长丁华表示,提升通州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水利局责任重大,在新的一年里,将进一步巩固提升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水平,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深入打造我区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升级版”,为南通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提供坚实基础。
记者李舒舒 印春湘 周优优 曹抒雁 见习记者季晓燕 杨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