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石港惨案纪念碑:碑石无声 血性永存

发布日期:2025-09-17 作者:顾碧清 季俊杰 袁玮鸿 阅读:518

在石港中学校园内的一处静谧角落,一方白色纪念碑——石港惨案纪念碑静静矗立着。这方无声的石碑虽简洁素白,却巍然挺立,承载着石港人民与日寇殊死搏斗的血与泪、勇与毅。

金石河畔,绿树掩映下,碑身上“石港惨案纪念碑”七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倍显庄严肃穆。“这方石碑,是为了纪念在石港发生的一场惨案——‘二十三个半’惨案。”石港中学教师羊蓉站在纪念碑前,手指轻轻拂过碑身,声音哽咽地向记者介绍。

“为什么名为‘二十三个半’惨案呢?”记者不禁发出疑问。羊蓉老师凝视着纪念碑,缓缓道出了那段历史。1943年11月26日,40多名日军带领100多名伪军包围了石西乡,他们首先抓捕了我方哨兵,随后进村四处搜捕抗日军民。最终,23名抗日军民不幸被捕。12月14日清晨,日军在石港镇强征了十几名民夫,逼迫他们在土山河北挖掘大坑。次日,日军将被捕的23人用船押运至坑旁,一名日军拔出刺刀,恶狠狠地向第一个人砍去,鲜血瞬间飞溅,染红了脚下的土地。紧接着,日军又强行命令第二人捡拾起第一名遇害者的头颅放入竹篮之中,并将遗体推入坑中。随后,这名日军又举刀砍向了第二人,如此惨绝人寰的行径,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

“最后,只剩下怀有身孕的时文姑娘,她也未能幸免。”羊蓉老师的眼中满是悲愤,“日军用刺刀残忍地刺向她的腹部,导致她与腹中胎儿一同不幸遇难。第二天,日军又将这些人头悬于石港西门,借此威吓抗日群众。遇难者中年长者已70岁,最年轻的仅16岁,这23人中有三位民兵排长、三对兄弟、一对夫妇,加上这个还未出世的胎儿,因此被命名为‘二十三个半’惨案。”

一场骇人听闻的惨案,如同一记沉重的铁锤,狠狠地砸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上,也成了石港历史上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记忆。为缅怀死难同胞,教育后代不忘阶级仇、民族恨,1987年7月7日,石港镇人民政府建成了这方纪念碑。如今,每年清明节或国家公祭日,石港镇的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学校师生都会齐聚于此,以庄重的方式共同怀念在侵华日军暴行中遇难的同胞,感受先烈们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定的革命意志。

历史从未远去,不能忘,不敢忘。在那段黑暗的岁月里,通州儿女挺起了不屈的脊梁,用血肉之躯捍卫了家园。现在,这份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的精神也深深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通州人奋勇向前。